李敏华传

|  来源:【字号:

  2017年,我们将迎来李敏华院士的百年诞辰。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通过对李敏华院士传奇而多彩一生的回顾与缅怀,我们学习和继承她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崇高精神,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李敏华先生从年轻求学时起,就怀抱“理工救国”的信念,刻苦读书。即使在抗日战争期间,她亦不畏环境的艰苦,从北平(今北京)的清华大学,辗转到长沙临时大学,又迁徙到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并成为航空工程学系的第一位女毕业生。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李敏华结识了吴仲华先生,共同的理想与爱好使他们走到一起,结为伉俪。 1943年年底,他们负笈远行,李敏华先生不顾身怀六甲在大洋中颠簸数月抵达纽约,与吴仲华一起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MIT)攻读学位。在留学美国期间,她虽然作为女性受到歧视,但是因为有“学成之后为祖国的强盛而奋斗”这个坚定信念的支撑,李敏华终于成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第一位工科女博士,此时她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为了获得实际工作经验,李敏华先生受聘到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 NACA)下属的研究所工作,在此期间 ,她在基于塑性力学的全量理论解决发动机的强度问题方面,做出了独特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尽管有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尽管美国政府对中国留学生的回国横加阻挠,但同样是“报效祖国”的信念,支撑着李敏华和吴仲华两位先生克服重重困难,于 1954年毅然回到祖国。他们的拳拳爱国之心,让我们非常感动!
  李敏华先生是杰出的固体力学家,我国塑性力学的开拓者。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酝酿到成立、发展,她都参与了其中的工作,为新中国第一个专设的力学研究机构建设做出了贡献。她不仅推动了塑性力学研究工作的开展,还指导了研究生和青年学子的成长。1956年,李敏华先生以其在塑性力学的原始性创新成果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而吴仲华先生则以燃气轮机研究成果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他们是唯一一对双双获奖的科学家夫妇,这将作为一项“纪录”载入中国近代科学史的史册!
  李敏华先生从回国初期到“文化大革命”爆发之前,在百忙的研究工作中,还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教师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的学生开设“塑性力学”课,她亲自撰写教材、讲授课程、指导研究生,为培养中国近代力学人才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中国高等学校固体力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理念、教材编写等方面建立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1960~ 1965年,李敏华先生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教授“塑性力学”专业基础课,我有幸作为她的助教,从而获得她多年的教诲,她知识渊博和待人宽厚的品质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李敏华先生是我的良师益友,是我国妇女界的榜样,不愧为 20世纪“中华女杰”之一!
  李敏华先生作为从事应用研究的科学家,根据国家的需求,开展一系列新的课题。她既重视实验,又重视计算。特别应当强调的是,不论是在受到严重干扰的环境和“文化大革命”的逆境里,还是在丧失幼子与爱人的悲痛之中,李敏华先生都是坚韧不拔地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奋斗不息。她一边为进行实验研究组织调研和确定方案而操劳,一边不顾高龄骑自行车到很远的北京市计算中心上机计算。她以实际行动实现自己的报国壮志。这种崇高的精神是李敏华先生传承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这部传记,作为《科学与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丛书之一,作者王柏懿研究员在“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基础上又用了几年的时间,收集了一些非常难得的资料和照片,再现了李敏华先生勇攀科学高峰的情景,表述了李敏华先生追求科学救国的理念,也展现了李敏华先生热爱生活、关怀青年的科学人生的多个侧面。为此,向王柏懿研究员表示诚挚的敬意。王柏懿研究员付出的心血,为我们再现了鲜活的李敏华先生。这部传记作为李敏华院士的百年诞辰的献礼,期望后学们能以李敏华先生为榜样,把老一辈科学家开创的科学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引子
第一章 在吴县的童年生活
第二章 少年时代读书在上海
第三章 跻身清华名校就学
第四章 战乱中致志求学不辍
第五章 留校任教并准备出国
第六章 麻省理工第一位工科女博士
第七章 奋力拼搏攻占学术高点
第八章 千方百计筹划回国效力
第九章 欣喜新中国的新生活
第十章 为创建力学所献策出力
第十一章 “大跃进”的浪潮中
第十二章 调整时期的学科建设
第十三章 文化大革命的风暴里
第十四章 欢呼科学春天的到来
第十五章 “文化大革命”后喜招研究生
第十六章 并肩携手与病魔抗争
第十七章 生命不止 奋斗不已
尾声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李敏华年谱
附录二  李敏华主要学术论著
后记
 
  王柏懿  女,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同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1984~1986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宇航研究院作访问学者。1987~1990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任兼职专家。1990~1992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助理。1992~2001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自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退休后,现任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力学分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老专家咨询团副团长。
  长期从事流体力学研究工作,包括高温高速气体动力学、热等离子体技术与诊断方法、多相流体动力学及环境工程技术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合作出版译著两部。研究成果曾获1986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98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88年和1998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年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